home 首页 研究视点
graphic_eq 学术建设
wb_sunny
热门内容

智库成果: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战略研究(五)

access_time 2020-10-22 visibility 3589 share 3

深刻领会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内涵,紧紧抓住该战略为四川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我省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思路、路径,推动双城经济圈战略和“一干多支”战略融合共进,对更好承担国家赋予我省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干多支”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度契合


两大战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新内涵新要求,在理论基础、路径选择、目标取向方面高度契合。


微信图片_20201022142024.jpg


1.两大战略在理论基础上同宗同源

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

“一干多支”战略通过做强主干、推动干支联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双城经济圈建设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唱好“双城记”,推动一体化发展。

两大战略充分吸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粹,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支撑带动作用,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2.两大战略在路径选择方面相互叠加

一是均突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地位,把提高成都发展能级、拓展发展空间放在优先地位。

二是均强调圈层推进,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都市圈,通过由内而外的圈层扩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是均突出重点区块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区域间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城市间同城化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四是均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政区划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束缚,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率。


3.两大战略在目标取向上高度一致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主题,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主要承载地的集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依托重点区域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大战略均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时代选择。

▪“一干多支”战略作为我省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根本目的是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国家战略、立足四川发展的科学选择。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的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能够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从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


(二)融合推进“一干多支”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四川应把实施“一干多支”战略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放在国家战略全局来审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战略举措,推动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夯实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微信图片_20201022142032.jpg


1.强化成都主干引领  筑牢双城经济圈“压舱石”

核心城市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压舱石”,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做优做强成都极核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增强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和转化能力。

创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成都东部新区,高标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加快完善成都“一市两场”的机场布局和功能,加强与江北国际机场的协同运营和航路航线优化合作,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科学构建“城市组群+功能片区+产业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突出生态导向、公交导向、文化导向,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形态。

加快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天府奥体公园、沱江发展轴,打造经济圈建设新平台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的新家园,促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发展,做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动力源。


2.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  下好双城经济圈“先手棋”

圈层推进是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世界主要城市群的发展都是依托都市圈的扩散效应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圈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

推动“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德眉资”,进一步提升极核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共建成都现代化都市圈。

强化现代产业协作引领,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其他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形成一批高端切入、成链配套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推进成德绵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带建设,优化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完善城际交通网络,着力构建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宜宾南北综合交通中轴线,加快环线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和生活圈。

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大力推动成都市优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资源向环成都经济圈延伸。


微信图片_20201022142039.jpg


3.培育经济副中心城市  吹响双城经济圈“集结号”

经济副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形成多点支撑局面。

充分发挥经济圈内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优势,共享发展环境、政策、资源、平台,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率,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联动发展新格局,共同演奏好经济圈城市联动发展的新旋律。

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人口流动趋势,支持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达州等城市发展壮大,推动内自同城化、宜宾-泸州一体化发展、南充-遂宁组团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经济副中心城市。

做大做强市(州)经济总量,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抓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千亿园区,培育千亿企业、百亿企业。


微信图片_20201022142043.jpg


4.强化南北两翼带动  壮大双城经济圈“助推器”

川南和川东北是双城经济圈核心腹地,是“双核”共舞的重要纽带。

要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河流水系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带,形成“一轴两翼、双核三带”相向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共同演奏好经济圈区域板块联动发展的新旋律。

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陆上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谋划设立内自新区,共建沱江流域生态示范区,推动泸州、宜宾相向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大力支持并培育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依托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与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建设双城经济圈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5.促进周边特色发展  做强双城经济圈“护卫舰”

攀西和川西北要主动融入双城经济圈战略,建设双城经济圈的战略资源保障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和开放通道。

推进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基地,推进安宁河流域和金沙江沿岸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培育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南向重要通道建设。

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快以川藏铁路为重点的大通道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风光水互补能源基地,加大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创新力度,建设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内容版权: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四川画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智库成果: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战略研究(一)


智库成果: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战略研究(二)


智库成果: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战略研究(三)


智库成果: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战略研究(四)


chevron_left智库成果:在新发展格局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 chevron_right智库成果:成渝地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研...
  • thumb_up_alt点赞数:1
  • share 分享数:3
  • visibility访问数:3589
  • keyboard_arrow_up
    联系我们
    电话服务时间(9:00AM~17:00PM)
  • call028-86705670(办公室)、028-86705675(科管处)
  • home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滨江东路156号发展大厦14F
  • mail120600316@qq.com
  • 微信公众号
    ©2020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 WWW.SCJYY.ORG 版权所有 (蜀ICP备16035172号-1)
    apps chat联系我们 account_circle人才招聘 email意见建议 business_centerOA系统 payment财务系统

    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