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2020年,大家一定常听这么个词——成渝双城经济圈 。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双城经济圈”, 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内涵是什么?智库专家们给出答案↓
1.战略取向:以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战略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有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图源:樊杰, 王亚飞, 梁博.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37-2454.
目前,我国形成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核心城市群在支撑和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也把这三大城市群发展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在占我国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还缺乏一个与沿海三大城市群比肩的龙头区域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比肩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城市群,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以“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
图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渝地区通过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城市群集聚高端要素、促进创新并带动收益递增等方面的作用,带动广大西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我国在更广范围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2.战略支撑:以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为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图源:成都日报
成都和重庆都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位居全国9大中心城市之列。两市的经济总量分别排在全国城市中的第五和第七位,其常住人口是除北京、上海外最多的两个城市,人口净流入量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图源:成都日报
随着两市要素集聚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成都和重庆在西部地区的城市首位度还将继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靠成都和重庆在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方面的突出优势,发挥好两个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形成引领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3.战略驱动力:以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战略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源:摄图网
成渝地区一直是我国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广汉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重庆市是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此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改革都落户成渝地区。两地的先行先试创造了一大批具有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改革经验。
图源:成都日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是要继续发挥两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改革精神,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通,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为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壮大内需市场、拓宽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提供重要支撑。
4.战略落脚点:以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战略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图源:成都发布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推动下,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实现生产活力极大释放的过程。成渝地区具有推动一体化的良好基础,两地人文相近、资源禀赋相通、经济关联度高。目前,两地之间已形成多条高速通道,成都至重庆实现1.5小时通达,多层次、常态化区域合作长效机制基本建成。
图源:视觉中国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将成渝地区作为一个发展整体、置于国家总体谋篇布局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宏观视角下提出来的战略布局,本质上就要求成渝地区要通力协作,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区划带来要素资源、区域市场的分割限制,以更高能级、更宽视野、更加高效的方式来推动川渝合作在更深层次全面对接、向更高水平联动发展,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经济上的协同发展为成渝地区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当前四川具有哪些阶段性特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四川有何意义与机遇?如何建设?.......
请持续关注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们将在下期做出解答!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摄图网、视觉中国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版权: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