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 提升消费规模和质量
(一)夯实“能消费”的民生基础,持续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评估机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保障工作。有序减少中等及偏下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二)消除“敢消费”的后顾之忧,弥补民生服务短板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大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领域投资力度,聚焦居民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问题,落实社会保障,解除居民消费束缚,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
(三)创造“愿消费”的场景环境,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借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培育新消费模式、消费场景、消费业态和消费习惯,加快释放教育、娱乐、购物的数字化消费等信息消费潜力。
(四)有效增加供给,实现消费与供给侧升级的动态平衡
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产品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品牌影响力,建立适应消费升级的多元化供给体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夯实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一)加强民生领域基建投资
健全公共服务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着重加强对教育、医疗、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环保、政务协调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人民获得感。
(二)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推动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物流基地、5G 技术、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以新基建稳增长、促进产业升级。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加大“卡脖子”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引导资金投向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
(四)加大新型城镇化投资力度
完善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健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匹配的投融资工具。优化城镇用地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和利益分享机制。
(五)提高民间投资活跃度
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积极发挥政府性基金、产业基金的杠杆效应,撬动市场化资金参与“新基建”等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提高民间资本活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扎实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困难
(一)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研究制定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基层“敢贷、愿贷”的专业化机制。推动商业银行贷款方式变革,逐步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完善推广续贷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推动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借助互联网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建立“专精特新”评价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三)开拓中小企业市场需求空间
联合大型电商平台开展中小企业帮扶行动,支持中小企业线上销售,支持适销对路的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 守住风险底线
(一)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九月中小学、大专院校相继开学,旅游、娱乐等行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压力加大,要加快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全力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二)加快补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短板
加强公共卫生、生物安全、应急物资保障、物资和能源储备、物流设施、农林水利、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
(三)确保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并持续收敛
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续强化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差异化的精准调控,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根基不动摇,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内容版权: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
图片版权: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